我闻到一股焦味,后来发现我自己的房间烧起来了,当时火还不是很大,学校消防演练时,消防员说要“小火快跑,浓烟关门”,所以我马上去喊我妈,和妈妈一起用湿毛巾捂住口鼻,赶紧跑下楼,并拨打了119电话报警。
一旦发生火灾,要第一时间拨打119报警电话。报警时要讲清失火地点、起火物质、火势大小、人员被困等情况。
发生火灾时,如果已经明确起火点,并且火势不大尚未对人造成很大威胁时,可以使用灭火器、灭火毯等消防器材灭火。
开门前先触摸门锁,若温度不高,楼道内无烟气,可佩戴防烟面具或用湿毛巾捂住口鼻,在火势蔓延前,迅速沿逃生通道弯腰逃生,通过楼梯间时顺手关闭防火门。切忌跳楼逃生或乘坐电梯逃生。
楼梯间有少量烟气时,应佩戴防烟面具或用湿毛巾捂住口鼻,低姿、快速穿越烟雾区向下逃生。若有室外连廊,在确保出口畅通和没有浓烟的前提下,可通过这些部位从相邻单元的疏散楼梯逃生。
如果出口被浓烟或者大火堵住,要退守待援,关闭房门,用湿毛巾封堵门缝并泼凉水降温,迅速拨打119等待救援,在阳台等显眼位置挥舞颜色鲜艳的衣服或手帕发出信号。
身处险境,应尽快撤离,不要把逃生时间浪费在寻找、撤离贵重物品上。已经远离险地的人员切勿重返险地。
发生火灾时,应先判断起火的位置。如果着火点位于所在楼层的下层,且火和烟雾已封锁向下逃生的通道,应尽快选择一个比较安全的场所避险,千万不要盲目跳楼。如果着火点位于所处楼层的上层,此时应向楼下进行疏散逃生。
当所处的环境突然发生火灾时,一定要保持镇定,切不可惊慌失措,盲目地起身逃跑或纵身跳。由于现代建筑物室内使用了大量的木材、塑料、化学纤维等易燃可燃材料装修,且装修材料表面常用漆类粉刷,燃烧时会散发出大量的烟雾和有毒气体,容易造成毒气窒息死亡,所以切忌盲目大声呼喊。
由于不同光的波长不同,火光相对于自然光,在烟尘中的折射率更高,会显得更加明亮刺眼。所以,朝着光亮处逃生未必是正确的,要尽可能通过疏散指示标识来寻找安全的逃生路线,并在日常生活中保持“生命通道”的畅通。
发生火灾后,电梯可能因断电而“卡壳”,如果乘坐电梯逃生,会让自己处于更危险的境地;另外,电梯口直通大楼各层,火场烟气涌入电梯极易形成“烟囱效应”,人在电梯里随时会被浓烟毒气熏呛而窒息。
身处公共场所,如果不了解避险路线,人们总习惯沿着进来时的出入口和楼道逃生,一旦发现此路被封死时,已失去最佳逃生时机。因此,无论是在居住处、工作场所还是在公共场所,都要注意观察了解安全出口、疏散通道、疏散楼梯间的位置,以防万一。
火灾时,部分人趋向于依靠他人的判断,慌乱地跟着人流方向逃生,从而导致“一窝蜂”的现象,加大了人群拥堵或出现踩踏现象的危险,降低了安全疏散的几率。要耐心等待依次疏散,如果走道狭窄,侧身小步快走比拼命奔跑更有效。
同时,应大声呼叫其他人员撤离,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,尽可能关闭所处房间和疏散楼梯间的门,防止火势和烟气蔓延。已经逃离险境的人员,切莫重返火场。
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,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,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,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。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。